2010年5月27日星期四

我要赢 - - 小家伙的游戏态度

一天,在行行的Message Book 发现了一张《皮纹测试》的小纸张,学习风格那里,有 ‘认知型’、‘社会型’ 、‘逆思型’ 及 ‘开放型’。
小家伙的学习风格被测试为 ‘社会型’
1.需要了解 “它对我有什么价值”。
2.能体会他人的感受,喜欢帮助他人。
3.喜欢小组的作业。
4.喜欢大家都赢,没有人输的游戏
5.不喜欢单独长时间埋头苦干。
6.学习需要与他人分享、讨论感受和经验,并得到他人的注意与关怀。
7.喜欢与他人合作与交流,适合透过团体合作并进行经验分享。

对于这个简单的测试结果,我既不完全 相信,也不完全否定它。我会保留它作为一种参考。
因为以上一些要点是不可能在一个不到4岁的小家伙身上发掘出来的。

但是,对于第四点,我则大大的不同意了。^^
小家伙好胜心很强,玩游戏若输了就会很难过。

姐姐在我们家小住的时候,心血来潮要教小家伙玩中国棋。
小家伙记性很好,很快就会把16个棋子的位置都记熟了。
小家伙的棋子被吃掉时,会大大声地哀号,甚至会把棋子挪开,不让吃。==’’’


行行最喜欢和婆婆玩 “狐狸与鹅” 的棋盘游戏。
游戏规则:
15只鹅,1只狐狸。
只能一次走一步一格,走左右和前进,但不能后退。鹅的目的是要把狐狸包围或把狐狸逼到四个角落的一角,直到狐狸走不动就算赢了,但前提是必须保证鹅有一定的数量(不要被狐狸吃掉太多,但鹅不能吃狐狸)。
狐狸怎样走都可以,跟跳棋的走法一样,可以隔一格鹅跳着走,当狐狸跳过鹅的时候,鹅就被吃掉了。如果棋盘上出现连跳的机会可以连跳连吃。吃鹅只能通过跳格,不能吃在旁边的鹅。吃掉一定数量的鹅后,当鹅不够数量包围狐狸为赢。
小家伙要狐狸的棋子,就 “吩咐” 婆婆的鹅棋子走这儿,走那里的,然后他的狐狸棋子就吃个不停,还得意洋洋的说:“婆婆的鹅被狐狸吃完咯。”


有时候,小家伙赖床不肯起来去幼儿园,婆婆就会这么说:“行行,你要最后一个到学校哦?”

小家伙听了就会马上咕噜的爬起来,嚷嚷着说:“行行不要最后一个,行行要拿第一名。”


拿破仑曾经说过,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。
我也明白水能役舟,亦能覆舟的道理。
好胜心好的一面是:敢于竞争、力求取胜、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。它会激发我们的孩子积极学习。

不好的一面就是会导致孩子不能接受 ‘失败’ 的打击,而表现出好斗逞强,不择手段,为了好胜而以不正当的手段去攫取荣誉,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。

只有在父母正确引导下形成的好胜心,才能成为正常的、健康的和有利于孩子全面发展的动力。好胜心强的孩子即要积极鼓励,又要适当指点,使好胜心真正成为孩子前进的一种驱动力。
如果父母善用孩子身上每一个优缺点,优点会更优,缺点也成了优点了。

2010年5月14日星期五

读了千遍也不厌倦

专家说,让孩子阅读他熟悉的故事书,会让孩子有一种安全感。
嗯。。我不是专家,不过,我家有一本故事书,从行行两岁就开始念故事给他听。。
一直到现在,这本故事书里面有被撕破又粘上透明胶纸的痕迹,有被颜色笔胡乱涂鸦的杰作。。

安全感说不上,熟悉感就倒真的。


两年前是我念故事给他听。两年后,是小家伙念故事给我听。^^
多少个夜晚,小家伙执意要听《花皮球》的故事,反复念了好多好多篇。。。
到现在,我都可以背诵如流了。。
要让孩子喜欢阅读,说故事的人的态度十分重要。


虽然读了千遍,我依然以第一次念故事给他听那样,该惊讶的就提高声量、该犹豫的就停顿一会儿、该解答时就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。
孩子虽然听了千遍,他依然仿佛第一次听故事那样。。兴致勃勃地,迫不及待要翻开第二页。。
已经读了一年半幼儿园的小家伙,认字的能力在念故事书里表露无遗。。

“妈妈,这个是念 ‘我’ 吗?” 小家伙指着 ‘找’ 问道。

“不是,这个字念 ‘找’。” 我解答。

好学不倦的小家伙继续发问:“可是,它很像 ‘我’。”

小家伙呀,这就是华文方块字的有趣所在了。
我想了想,决定把文字以 “物化” 来解释。


“行行喜欢戴帽子吗?”

“喜欢。”


‘我’ 这个字也喜欢戴帽子哦。所以你看这里,‘我’ 有戴帽子。如果帽子不见了,要怎么办?”

“要找回来咯。” 简单的问题难不倒小家伙。

“行行好聪明哦!对~,所以 ‘找’ 是没有帽子的。” 我一边解说,一边写两个大大的我和找。

小家伙听了,一副 ‘哦~~’ 的样子。^^

解答了 ‘我’ 与 ‘找’,还有 ‘这’ 与 ‘送’、‘丢’ 与 ‘去’。。。。
读了千遍的故事书,内容虽然一样,却是小家伙不断发现文字新大陆的有趣的旅程,及我的脑力大激荡的考验。
难怪,读了千遍也不厌倦啊!


2010年5月10日星期一

不要咩!

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,小家伙的语助词越来越“大人化”。。。

也较趋向不礼貌的语气用词。

当婆婆关电视节目时,他会气冲冲的喊:“行行不可以看卡通的咩?

当爸爸和他一起玩lego玩具时,不时会听见小家伙这样说:“可以这样的咩?

当他和我这样咩来咩去的时候。。。

行行,你什么时候变成了绵羊哦?”我不动声色。。若无其事的问他。。

哦?绵羊?”小家伙摸不着头脑。。样子愣一愣的。。^^

因为呀~刚才行行一直咩咩叫,妈妈以为行行变成绵羊了。。”我脸上依然笑咪咪的接着说。。

行行变成绵羊了,就只可以吃青草咯。

小家伙立刻辨明身份与立场:“行行不要变绵羊,行行要喝牛奶,不要吃青草的。

这样哦?那以后行行说话的时候,不要讲“咩!”“咩!”的哦,好吗?”开始进入主题。。

好玩的小家伙笑嘻嘻的回我:“不可以咩?呵呵。。嘻嘻。。好好笑。。

哦!行行真的要变成绵羊噢!”我假装变了脸色。。

不要!行行不要变绵羊!”经过一番“绵羊论”,小家伙与我打了钩钩,不再讲“咩!”=.=’’

因为我是这样的教育他。。。。。

当我和妈妈聊天说地的时候,不经意的说了一个 “咩” 。。。

于是,小家伙就这样的教育回我们。。。。

妈妈,你不是绵羊,不要讲咩。”他一本正经的望着我的眼睛说,小家伙不是在开玩笑。。

婆婆却差不多笑岔了气。。

而我。。忍住哭笑不得。。也一本正经的回答他:“嗯,行行说的对。妈妈不是绵羊。

好吧!让我们一起不要 “ 咩!”